吴郡人陈遗在家极其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陈遗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每次煮饭,总是把锅底焦饭装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后来碰到孙恩在吴郡叛乱,袁山松当天即出征讨伐。陈遗已经收存了几斗焦饭,还来不及送回家,就带着跟随军队出发了。在沪渎一带交战,官军战败,四散溃逃,跑到山林水泽中,大都饿死,只有陈遗靠着所带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都认为这是他纯孝的好报。
言语第二
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孔子的弟子中不乏善于辞令者。《孟子·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合纵连横,游说之士大行其道,所以言语也成为“孔门四科”之一。
魏晋时期玄风盛行,士人们喜谈玄析理,清谈也成为魏晋风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士人们追求语言的简约清新,往往只言片语,即有绵深之意味。言语不仅是品评士人才华高低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士人跻身名流的重要手段。
本篇共有108则,妙语连珠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魏晋士人才思敏捷、应对机智的风度。本书节选了其中10则。
一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边文礼:边让,字文礼,东汉陈留浚(xùn)仪(今属河南)人,为九江太守。献帝时去官还家,后因对曹操不敬而被杀。袁奉高:袁阆(làng),字奉高,汉末汝南(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尉掾。
失次序:指举止失措。
许由:传说为上古高士,隐于箕山,尧欲将天下相让,由不受;又召其为九州长,由不愿听,洗耳于颍水之滨。
怍(zuò)色:惭愧的神色。
边让见到袁阆时,举止失措。袁阆说:“古时尧帝聘请许由时,许由面无愧色。先生你为什么慌乱呢?”边让回答道:“明府刚刚莅任,帝尧般的德行尚未彰显,所以我这个小民百姓才会手忙脚乱呀。”
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