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呼伦贝尔KTV招聘网 > 呼伦贝尔热点资讯 > 呼伦贝尔励志/美文 >  关中百姓的反抗屡有发生,北魏只能控制长安、杏城等重要军镇,没

关中百姓的反抗屡有发生,北魏只能控制长安、杏城等重要军镇,没

2022-12-09 17:39:27 发布 浏览 846 次

关中百姓的反抗屡有发生,北魏只能控制长安、杏城等重要军镇,没能实现有效统治。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匈奴别部的卢水胡百姓在盖吴的领导下起义。关中各族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扩大到十万余人,分兵三路进逼长安。关东的河南、山西等地老百姓闻讯,也纷纷响应,占领弘农等地,进逼潼关。一时间,烽火燃遍北魏王朝半壁江山。拓跋焘不敢怠慢,紧急抽调军队镇压起义。连新归附的高车部落的骑兵都奉命从内蒙古地区南下作战,可见拓跋焘抽调范围之广,也可以看出盖吴起义的冲击之大。

遗憾的是,盖吴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却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起义军四处活动,却没有攻克长安、潼关等战略要地,也没有构建起确定的防线。这就让拓跋焘有充分的时间来调兵遣将。他先调兵赶赴长安固守,又派兵屯守渭北,严令务必阻止关中局势进一步恶化。拓跋焘自领主力先清剿山西、河南一带的起义。第二年(446年)正月,拓跋焘成功隔断了关中和关东起义军的联系,随后乘起义军没有戒备发起突然袭击,镇压了关东的起义。二月,拓跋焘马不停蹄渡过黄河,杀向关中。盖吴闻讯北撤,在杏城遭到魏军包围,损失严重。八月,盖吴遇害,年仅二十多岁。有人传说他是被亲属出卖的,也有人说他是屠各叛军杀害的。但是之后,不断有起义军打着盖吴的旗号继续作战,北魏还要花费两年时间来彻底稳定关中局势。

在镇压过程中,拓跋焘对响应起义的百姓残酷杀戮。为震慑人心,屠城也在所不惜。之后一段时间,各族百姓屈服于暴力,起义浪潮逐渐息弱。

大起义的爆发,让拓跋焘意识到国家财政的窘迫。赫赫武功离不开物质基础。常年征战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北方百姓捉襟见肘,北魏的横征暴敛是关中各族大起义的重要原因。可拓跋焘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国家掌握的户口很有限,分担给每个人的赋税自然就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增加户口,只有增加了赋税征发的对象才能增加收入。

当时北方大量的户口被贵族官僚、据守一隅的坞堡主、寺庙僧侣等人控制。乱世中,人们依附于强者,为强者劳作服务,并不对国家产生贡献。官僚贵族依靠特权占有奴婢,拓跋焘一时无法剥夺;坞堡主们各据一方,拥有武装,拓跋焘也无法骤然解决。而寺庙和僧侣控制的大批劳动力、土地和财产就进入了拓跋焘的算盘之中。

佛寺的兴起在中国时间不长,毕竟佛教传入中国也没多久。但是抚慰人心的佛教理论遇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大乱世,如同火苗遇到硫黄,越烧越旺。信众越来越多。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之初也接受了佛教,把它当做思想武器麻痹人民。从拓跋珪开始,北魏统治者大多敬礼沙门。寺庙规模日渐扩展,最后发展成拥有大批土地、财产和依附百姓的庄园经济。许多信众信仰、尊崇神佛超过了对朝廷的信仰,奉献寺庙而不服从衙门,这就在官府和寺庙之间产生了矛盾。拓跋焘的赫赫武功恰好需要大批的物质支持,于是激发了蓬勃发展的寺庙经济和北魏朝廷的矛盾。一些佛教僧侣和信徒借助于鬼神方术扩大影响,追求特权,更让官府看不惯。

拓跋焘一改之前对佛教的尊崇,强迫寺庙经济纳入朝廷的控制。在讨伐北凉的时候,他就为了解决兵源不足问题,下令50岁以下的和尚全部还俗,参军作战。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拓跋焘正式下令“禁佛”。他在诏书中指责佛教信众假借神佛荒诞之说,影响朝廷政治,威胁皇权。规定上自王公下至平民,有私养和尚及师巫的,限在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府,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和尚身死,主人抄家。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拓跋焘镇压盖吴起义来到长安。一次,侍从牧马来到一座寺院,发现其中藏有大批武器,就报告了拓跋焘。经搜查后,官兵又在其中发现数以万计的赃贿之物和密室等。拓跋焘勃然大怒,在大臣崔浩的进言下,将“禁佛”发展为“灭佛”。他发布了更为严厉的灭佛诏:佛图形象及佛经一律击破焚烧,和尚无论长幼一律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武帝灭佛”。中国北方的灭佛运动掀起了高潮,北魏境内难觅佛教僧侣踪迹,北方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

且不说灭佛背后的思想纠葛,仅仅从物质收益上来说,拓跋焘经此一举获得了不少物资和人口,缓解了北魏朝廷的收入窘迫的困境。但是,人口被官僚贵族和坞堡主藏匿的主要弊端,拓跋焘终其一生都没能解决。要经过之后几代人的努力,通过“三长制”、“均田制”等汉化改革才能彻底消除。

拓跋焘面临的第四大问题是南方的威胁。早在拓跋焘全力剪灭割据群雄的时候,南方的刘宋王朝就很有“想法”,想趁北方内战来收渔翁之利。刘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元嘉北伐”,很有气吞河山、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宋军一开始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很快就在拓跋焘的御驾亲征下一败涂地。当年年底,拓跋焘就带着北魏官兵饮马长江,对宋都建康(今南京)指指点点了。北伐变成了拓跋焘的南征。最终,南北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在淮南一带达成了均势(事见之后元嘉北伐的内容)。

这时候是北魏王朝军力最强盛的时期。策马扬鞭驰骋在长江北岸的拓跋焘也达到了赫赫武功的巅峰。

拓跋焘这个人果敢英武,事业成功,但性格上有个缺陷,就是脾气暴躁。人到中年以后,拓跋焘的脾气越来越差。一般人发脾气的时候,也就是砸砸东西,最多打打人。拓跋焘发脾气,后果就很严重了。他每回生气都杀人,而且诛戮过多,造成他身边的人终日战战兢兢,担心什么时候自己就成了喜怒无常的皇帝的刀下鬼了。拓跋焘也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但就是改不了暴躁的脾气。

话说,拓跋焘干事情亲力亲为,经常领兵在外,留太子拓跋晃在首都平城监国,主持政府运转。拓跋晃年纪大了,身边自然聚集了一批人辅佐他。但是拓跋焘又不放心让太子去做,而是信任太监宗爱,放任宗爱留在平城宫中胡作非为。拓跋晃集团不时限制宗爱,双方就产生了矛盾。

正平二年(452年)的时候,宗爱向拓跋焘进谗言,诬陷太子身边的辅佐大臣们行为不轨。拓跋焘不辨真伪,就处死了他们。太子拓跋晃大为惊恐,担心父皇接下来就要对自己开刀了,竟然惊惧而死,年仅24岁。事后查明,太子及其身边的人都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拓跋焘追悔莫及,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下号啕大哭。

这下子,轮到宗爱害怕了。他害怕拓跋焘治自己的诬陷之罪,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宗爱趁拓跋焘熟睡之时,将他杀死在床上。北魏的一代雄主,一个面对数万敌军铁骑面不改色、驰骋南北浴血百战的拓跋焘稀里糊涂地死在了亲信的太监手中,时年45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