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干河岸河边湄(méi)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藉(jí)田古代天
河干:河岸,河边。湄(méi):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
藉(jí)田: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绮井:亦称藻井,饰以彩色图案的天花板,形状似井口的围栏,故称。
缥(piǎo)碧:浅青色的碧玉。
辟雍(bìyōnɡ):太学。
准:依照。
这支水又流经宁先宫东边,这是献文帝做太上皇时所住的宫室。宫殿东边,下面有两个大石柱,原是石虎邺城东门的石桥柱。考求柱上所刻,是后赵石虎建武年间(335—348)造,因石柱雕刻极为精妙,所以移来放在这里。我供职尚书祠部时,与宜都王穆罴同到北郊祭祀天地,亲眼看到柱侧都雕着云纹,柱上雕了蟠龙,气势恢宏,确是非常精致巧妙,但离《子丹碑》则甚远。这支水又南流经平城县故城东边,这是司州代尹的治所。迁都洛阳后改为恒州。水左边有大道坛庙,是始光二年(425)少室山的道士寇谦之建议修造的。诸岳的庙碑,大都也是他所部署设立。庙阶有三层,四周有栏槛,上层庙阶上面用木料制成圆基,使木料互相勾连支撑,再用木板铺在上面,栏槛与阶石承接转角处,也作圆形,格局好像明堂正殿,专室之中有四扇门,室内有神像宝座,座右放着玉磬。皇帝亲临时,在这灵坛上接受上天传授的神秘符箓,并尊他为天师,让他宣扬道教教义,权重当时。坛东北面,旧有静轮宫,北魏神?四年(431)建造,也是汉时的柏梁台之类。台榭高大,矗立云间,像似要使它在上面可以迎接霄外仙客,在下面能与尘寰的扰攘相隔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拆毁了此宫。世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白登台也荡然无存了。水右边有三层宝塔,佛像和佛座,都用石块雕砌。制作装饰的富丽,也可算是尽善尽美的了。东郭外,太和年间(477—499)宦官宕昌公钳耳庆时,在东边山冈上建立了佛寺,椽瓦梁栋、台壁栏阶以及佛像、佛座以至床帐,都用青石雕制。格局气魄极为可观,只是四壁用大石拼合,尚嫌粗陋,不够紧密。庭中有《祗洹碑》,用大篆题额,也写得不好。但在京城里,佛法盛行,宝塔高耸对峙,佛教东传到中国,这样的建筑也可说是上流的了。如浑水从北苑向南流出,经京城内,河边两岸在太和十年(486)用石块砌筑,两岸河塘之上,杂树绿荫交错,城南有两座石桥,横架在水上。又南流经天子亲耕的藉田及药圃西边、明堂东边。明堂上圆下方,四周有十二堂九室,但不建双重的屋角。室外的柱内,藻井之下,装着机械转轮,装饰着淡青色的碧玉,仰看如天空一样,画着北道的星宿。每月随北斗所指的时日与天象相应而旋转,就像真的天宇一样,这是与古来相异的地方。又在明堂上加建灵台,在下面引水环绕,建成太学,水边用石块砌成池塘,格局都按照古制,这些都是太和年间(477—499)建造的。
自下亦通谓之于延水矣。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藂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见之,因以名焉。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中国北方与中亚甚至欧洲之间的著名道路。此路冠以“丝绸”之名,说明这条商道中营运的有不少丝绸产品,也说明中国古代蚕桑业在北方的发展,足见古代桑树种植在北方的普遍。后来由于南方与北方的归于一统,南方的植桑条件当然优于北方。所以蚕桑业渐次南移,因而出现了所谓海上的丝绸之路。这个过程当然是慢慢发展的,而北方的蚕桑业也是逐渐为南方所取代的。这段《注》文记及的于延水在今山西北部,当时尚有桑林存在,则时至南北朝,北方的蚕桑业仍未完全消失。但《注》文有“斯乃北土寡桑”的话,说明到了北魏时代,北方的蚕桑业已经衰落了。所以从藂桑河一个地名的记叙中,可以窥及蚕桑业在中国南北转移的过程。对于中国蚕桑业的历史研究,这是一项有价值的资料。
- 女人最讨厌这些类型的男人![图]
- 稽考察指以之为借鉴古时候的桀和纣身材高大俊美是天下相貌超群的[图]
-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图]
-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者移也山庭 [图]
-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同水一样 所恶(wù)厌恶的[图]
- 十一月十七寄第三号信想已收到父亲到县纳漕 诸弟何不寄一信交县[图]
- 瓯(ōu)小盆一类的食器忆眠时人眠强未眠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图]
-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广内汉宫廷藏书之所承明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图]
- 寒变夏月所患寒性疾病之总名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图]
- 草萤飞夜户丝虫绕秋壁薄笑未为欣微叹还成戚金簪鬓下垂玉箸衣前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