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老子对人格及道德修养所提出的看法它是对一般人提出的还是
本章是老子对人格及道德修养所提出的看法,它是对一般人提出的,还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本章侧重从反面提出问题,指出要戒骄、戒盈、戒满、戒锋芒毕露等,作为其对比的正面的品德,则是“功成身退”,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天之道”。老子要求人人具有戒惧之心,其实和我们今天常常提到的“忧患意识”并无不同。老子处处以“天之道”喻人之道,因而在本章结束时,提出“功成身退,天之道”,体现了其思想体系的一致性。物极必反,是本章中突出的论旨。全章在论述人格理想时,不像前几章从正面进行描述,提出应当做的方面,而是接连发出一系列的警告。当然这种警告是从道德观念的角度提出的,没有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因而不大可能产生多大的作用和影响。本章全用四言句式,整齐划一。先秦多部著作中也有类似思想的表述。如《管子·白心》:“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左传·哀公十一年》:“盈必毁,天之道也。”由此可以看出,精通和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老子正是在总结先民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整套从形上至形下有关“道”的理论,因而是中华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与其装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持,指用手端。盈,满。这里指容器中水注得过满,一端便会溢出。《国语·赵语》:“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史记·乐书》:“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已,止。指停止注水。王弼注云:“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王注乃引伸义。
揣(chuí)而锐之,不可长保:器具捶打得过于尖利,便无法长久得以保持。王弼注云:“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折,故不可长保也。”王弼本原作“揣而棁之”,但各传世本“棁”均作“锐”,王弼注亦云“锐之令利”,今据改。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虽然金玉堆满堂室,却没有人能够将它守住。王弼注云:“不若其已。”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身居富贵而不可一世,是自取灾祸之道。咎,灾难。王弼注云:“不可长保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名就,应抽身而退,是符合天道的。王弼注云:“四时更运,功成则移。”易顺鼎云:“《文子·上德》篇、《淮南·道应训》、《牟子》引并作:‘功成,名遂,身退。’”(《读老札记》)陈荣捷云:“人成功了就应该身退。虽然隐士时常藉用道家的名义,但道家的生活方式却不是隐士式的。退隐的观念即使在儒家思想中,也不全然匮乏,孟子即说孔子之道是‘可以退则退’。”(《老子之道》)
与其装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器具捶打得过于尖利,不会长久得以保持。纵然金玉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够将它守住;身居富贵而不可一世,必然是在自取灾祸。功成名就抽身而退,这才符合天道。
十章
- 九月滕子前来会葬丁巳日安葬我国君定公天下雨不能下葬;第二天戊[图]
- 蒯(kuǎi)通即蒯彻汉初谋士后世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而改名曾[图]
- 宋元王接过龟刚把它放在地上龟便伸长了脖子向宋元王走出三步突然[图]
- 《伊训》《尚书》逸篇之一今本《伊训》为伪书;造始;牧官桀的官[图]
- 棘酸枣树枝上有刺泛指有刺草木血殷(yān)凌波流血染红了鞋袜[图]
- 散焉者疏散之人指众人颜回说“我没有别的办法了请问先生[图]
- 顾和见《言语》 注王导领扬州刺史任用顾和为从事月旦农历每月[图]
- 汝不三句你们要是不敬慎天命我就要用重刑惩治决不宽恕 《汤征》[图]
-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图]
- 班是分给、赏赐赋是授予、给予它们都有给予的意思 . ,济[图]